〈關於Gibberish(胡言亂語法)的益處〉-
-- 大久保信克(日本愛笑瑜珈首席培訓師、亂語講師)
① 可以停止思考 ○ 腦疲勞的恢復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(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)的李・伯格博士(Dr. Lee Berk)曾發表過一項研究,證實獨自進行「異言」時,大腦前額葉的血流會下降。 「異言」原本是基督教的專有名詞,但在這裡,請將它理解為與**Gibberish(胡言亂語)**幾乎相同的概念(詳細會在其他資料中說明)。 換句話說,這意味著負責「理性」的大腦新皮質得以休息,對於現代人來說,這可能成為一個恢復腦部疲勞的有效工具。 實際上,許多長期過度使用腦力的商務人士在體驗後,都回饋表示有「腦袋煥然一新」的感覺。 這也是為什麼Gibberish有時被稱為「動態冥想」或「動態正念」: 當語言消失時,大腦的語言區與理性區會被強制休息,這是它最大的特徵之一。 ○ 放鬆效果(腦波以α波為主) 有趣的是,雖然Gibberish能讓大腦休息,但同時也有研究顯示它能活化大腦活動。 自2017年3月起,我們與腦波測量專家**和田知浩博士(セルシネ・エイム研究所)**展開共同研究,持續進行Gibberish練習前後的腦波比對實驗。結果顯示,Gibberish對腦波的影響極為明顯,不同人之間的差異非常大,呈現獨特傾向,這也是研究者們感到非常有趣的地方。(詳細結果可參考〈笑い総研〉官方部落格或セルシネ・エイム研究所官網的文章《Gibberish對腦波有什麼影響?》) 在課程第二天下午,我們也安排了一小時的Gibberish腦波測量體驗,屆時將由和田博士親自授課解說。 ○ 預防與改善失智症 目前也有一些案例顯示,Gibberish對失智症患者有顯著改善效果。 許多家庭反映,在Gibberish練習後,患者的情緒變得穩定,甚至有醫學專家開始嘗試進一步研究。 另外,山中教授會在第一天課程中專門談到相關案例,敬請期待。 潛在應用領域: • 動態正念冥想 • 腦疲勞恢復課程 • 失智症預防與改善計劃 • 線上音樂與DVD製作等 ② 可以表達情感、釋放被壓抑的情緒 ○ 心理健康與創傷治療 Gibberish最受歡迎的原因之一,就是它在心理健康(Mental Health)領域的效果。 由於Gibberish使用無意義的聲音,因此不會受到負面言語能量的影響,只專注於情緒本身的釋放。 這讓使用者能自由地表達平時難以說出口的感受,例如壓力、煩躁、悲傷、憤怒等。 我自己也在日常中練習Gibberish,把情緒透過聲音釋放出來之後,心理狀態明顯穩定,壓力也容易得到緩解。 不只是我,許多學員也分享類似的經驗,甚至有不少案例應用在專業的心理治療上,例如**創傷治療(Trauma Therapy)**與深層心理釋放療法。 ⸻ ○ 來自南非的臨床研究 以下為南非Narayan博士在《The Biopsychosocial Impact of Laughter Therapy on Stroke Survivors》(笑療對中風患者的生理・心理・社會影響)的研究摘錄: 在此次研究中,我們使用了Gibberish(譯註:指透過無意義的聲音來表達想說的話)。 被試者能透過這種安全且不帶評價的方式,表達過去創傷經驗所帶來的痛苦與情緒。 我們請受試者將當下的憤怒、委屈與其他負面情緒,全部用Gibberish來表達。 由於不用實際語言,因此避免了被他人誤解或貼標籤的風險,這讓他們更容易釋放情緒。 此外,研究中還觀察到以下結果: • 有語言障礙的患者也能自由地表達自己,因此降低了自卑感 • 在小組中分享體驗時,患者之間互相信任、感覺到平等 • 透過Gibberish,患者逐漸釋放深層創傷,心理變得輕鬆 ⸻ ○ 真實案例 • 案例①:男性68歲,中風患者 「我曾經失去聲音,只能發出奇怪的聲響。 Gibberish幫助我重新開口表達,不再因說不好話而感到羞恥。 現在,我甚至能帶領自己的笑瑜伽小組!」 • 案例②:男性74歲,中風後語言障礙 「中風後,我的語言變得含糊,人們常趁機佔我便宜。 接受笑療後,我能正常說話了。 Gibberish、哼唱與笑聲幫了我大忙,現在我能自信地表達想法,並重新獲得自主性。」 此外,Tileston(2011年)也指出,Gibberish幫助參與者走出人生低谷,讓他們想起「自己比痛苦更強大」。 Gibberish讓許多人重新連結到生命的喜悅,甚至在生理層面上翻轉了對痛苦的認知。 ⸻ ○ 在南非的特殊應用 雖然未被廣泛報導,但在南非,許多因嚴重犯罪事件而受創的人,也在Gibberish的練習中獲得療癒。 透過無意義的聲音,他們可以安全地釋放被壓抑的情緒,許多人因此從深層創傷中走出來。 在我們的工作坊中,也曾出現類似情況: 有些學員在進行Gibberish時會自然而然流淚,甚至有時會失聲痛哭。 這是因為身體記憶被喚醒,情緒獲得釋放,而並非刻意誘導。 ⸻ ○ 一位60多歲女性的故事 一位學員分享了她姐姐的經歷: 姐姐長期處於嚴重憂鬱狀態,甚至多次自殺未遂,被送進醫院治療。 在無計可施之下,她嘗試用Gibberish對姐姐說話。 結果,姐姐先是愣住,接著忍不住大笑,氣氛立刻變得輕鬆起來。 之後,她們開始一起說Gibberish,漸漸地,姐姐的情緒開始好轉,並且學會自己一個人練習Gibberish。 現在,她的精神狀態穩定了許多,全家人都非常感謝這個方法。 ⸻ 潛在應用領域: • 個人與企業的心理健康計劃 • 創傷治療、情緒釋放療法 • 與精神科醫師合作的專業治療方案 ③ 提升溝通能力 ○ 在照護與護理領域的應用 許多照護者在接觸Gibberish之後,對失智症患者的態度出現了巨大的變化。 即使患者語言表達困難,照護者也不再感到焦慮與沮喪。 相反地,Gibberish幫助他們更能感受語言背後的情緒與需求,因此雙方距離更近、互動更輕鬆。 實際案例包括: • 對失智症患者直接使用Gibberish交流,患者的日語發話量明顯增加 • 平時容易情緒失控、抗拒照護的患者,在Gibberish互動後變得配合 • 甚至有90多歲的高齡患者,在Gibberish練習中恢復部分語言能力 這些結果讓我們看到,Gibberish在失智症照護中有極大潛力。(後續會有專門課程詳細解說。) ⸻ ○ 在英語會話上的應用 雖然乍聽之下難以置信,但Gibberish對外語學習也有顯著幫助。 我本人沒有系統性學習英語,但在三年後再次前往印度時,突然發現聽力與口說能力都有大幅提升。 分析原因後發現,這三年間我持續練習Gibberish,讓大腦更習慣在無語意聲音中自由表達,因此面對英語時,心理障礙大幅降低。 對外語學習者而言,這種「先用無意義聲音開啟語感」的方式,能幫助口腔、聲帶與大腦建立協調性,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訓練。 更多資訊可搜尋「英會話メンタルドクター」免費影片。 ⸻ ○ 克服溝通障礙,提升表達力 有一位男性學員,曾被評為嚴重溝通障礙,幾乎不敢開口說話。 然而,在持續練習Gibberish後,他的語言流暢度和表達力顯著提升,甚至能在公開場合自信分享。 我們發現,Gibberish能力的提升,會與溝通能力同步增長,這一點在企業新人訓練與溝通研修中尤其明顯。 因此,Gibberish不僅適合個人成長,也能用於組織內的活化與團隊建設。 潛在應用領域: • 失智症照護與康復 • 英語會話訓練 • 溝通障礙改善計劃 • 組織活化與企業研修 ⸻④ 開發潛在能力
○ 從「思想控制」中解放
Gibberish最核心的力量之一,就是能打破大腦中被語言與邏輯綁住的慣性思考。
許多人在第一次練習時,會感到抗拒與羞恥,因為我們的大腦被「常識」與「邏輯」長期訓練,會抗拒無意義的發聲。
但一旦跨越這層心理障礙,Gibberish能幫助你從既有的思維模式中釋放,重啟原始的感性與創造力。
甚至有牧師使用類似「異言」的方法,幫助大量藥物成癮患者成功康復,這也印證了其療癒潛力。
⸻
○ 啟動右腦與大腦潛能
在長時間的Gibberish工作坊中,常聽到學員分享類似的感受:
「右腦一陣陣發熱,像被喚醒了!」
「整個頭像打開了一樣,靈感湧現!」
為了驗證這些體驗,我們與セルシネ・エイム研究所的和田知浩博士合作進行腦波測試,結果發現:
• 確實有部分學員在練習時,右腦區域的活性顯著提升
• 不同人的腦波變化差異極大,顯示Gibberish可能刺激到深層神經網路
和田博士指出,這種因人而異的神經反應非常罕見,可能隱藏著開發潛在能力的關鍵。
⸻
○ Gibbermation(Gibberish × 肯定語)
我們目前與和田博士進行「Gibberish × 肯定語(Affirmation)」的聯合研究。
透過無語言層面的解放,大腦能反向啟動語言區域,使肯定語句進入潛意識,更容易重塑自我信念。
⸻
○ 創造力、靈感與直覺
靈感需要大腦空間,而Gibberish正是創造空間的最佳工具。
當語言腦與理性腦休息時,腦內會騰出更多「閒置資源」,因此更容易進入**靈感流(Flow)**狀態。
潛在應用領域:
• 打破思維慣性與限制性信念
• 成癮康復計劃
• 創造力開發課程
• 大腦潛能開發工作坊
⸻
⑤ 讓笑聲自然湧現
○ 在愛笑瑜伽(Laughter Yoga)中的應用
Gibberish經常被用於笑瑜伽的體驗環節。
由於Gibberish會讓大腦的理性區休息,因此更容易不需要理由地大笑。
這種自發性笑聲有助於釋放壓力、提升免疫力,並增進團隊氛圍。
⸻
○ 遊戲性與娛樂性
Gibberish的另一大魅力是「遊戲化」:
• 可以模仿聲音、角色扮演
• 搭配歌曲、舞蹈、脫口秀
• 輕鬆創造讓人笑到流淚的時刻
這使得Gibberish不僅適合治療場域,也適用於教育、企業活動、家庭互動等多種場景。
潛在應用領域:
• 笑瑜伽進階課程
• 團隊建立工作坊
• 創意娛樂活動
⸻
⑥ 豐富感性,提升感受力
○ 與自然、藝術的深度連結
有一次,我在花園中輕聲念著Gibberish,突然感覺到與花朵心靈交會,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震撼湧上心頭。
後來,我在京都觀賞伊藤若冲的掛軸時,也用Gibberish低聲呢喃,結果彷彿穿越時空進入畫作,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細膩感動。
透過Gibberish,日常景色也變得不同:
原本平凡的街道、樹木、天空,變得鮮活、立體,感官被重新打開。
⸻
○ 藝術創作與冥想
我們曾在工作坊中進行「Gibberish繪畫」,讓學員一邊低語Gibberish,一邊隨性揮筆。
結果,許多人創作出連自己都驚訝的作品,藝術能量自然湧現。
此外,Gibberish也能與冥想深度結合:
• 結合OSHO動態冥想
• 在瑜伽睡眠(Yoga Nidra)中使用
• 搭配呼吸與內觀,進入深層意識狀態
⸻
○ 在運動與高效表現上的應用
Gibberish甚至能提升運動表現。
許多高爾夫學員在比賽中使用Gibberish後,擊球更流暢、專注力更強。
這是因為在競技時,過度思考會干擾表現,而Gibberish能幫助選手關閉語言腦,進入最佳狀態(Flow)。
潛在應用領域:
• 感受力與感性訓練
• 藝術治療、創作工作坊
• 深層冥想法
• 運動表現提升課程
⸻
⑦ 其他未來應用的可能性
Gibberish仍然是一片待開發的領域,未來的可能性幾乎無限:
• 線上課程、DVD、應用程式開發
• AI語音互動的情緒釋放工具
• 國際性的治療與教育合作
• 不同文化間的共感交流平台
現在正是開拓的最佳時機。
⸻
總結
Gibberish(胡言亂語法)是一種非語言表達的工具,同時結合了科學、藝術、心理療癒與創造力開發。
它既能讓大腦休息,又能激發靈感;
既能療癒創傷,又能增進溝通;
既能促進笑聲,又能開發潛在能力。
未來,Gibberish將不僅限於個人心理健康領域,還會在教育、醫療、企業、藝術、國際交流等多方面帶來深遠影響。